连绵起伏的薄荷田。
农户在基地忙碌。
农户收割薄荷。
薄荷加工 。
新湘乡客户端7月8日讯(湘乡融媒记者:刘小琴 辜晋 实习记者:谭思佳)眼下,毛田镇毛田村的千亩薄荷进入采收季。农户趁着晴好天气,忙着收割薄荷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
记者在薄荷基地看到,薄荷已经长至一米多高,沿着起伏的山势层层叠叠,分布生长,仿佛给荒凉的石头山披上了一条条柔软的绿毯。农户们头戴草帽,俯身穿梭其间,将一束束收割下来的新鲜薄荷捆扎、挑运,忙得不亦乐乎。
毛田村是水府庙库区村,山多水域广,由于缺乏耕地资源,种植薄荷一直是当地的传统产业。鼎盛时期,村里80%以上的农户种植薄荷。2010年以后,由于各家各户散种规模小、效益低,薄荷产业逐渐萎缩。
2018年,毛田镇党委政府及毛田村“两委”根据该村旱土、荒山多的特点,决定重振薄荷产业,流转了1000多亩荒山地和薄田,组织周边数十户农户,成立了华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,以种植薄荷为主,少量种植藿香和鱼腥草。
今年66岁的彭仁莲种植薄荷20多年,以前她和丈夫辛苦一年,种植薄荷的收入不过7000多元。合作社成立以后,他俩成为了合作社的“工人”,既不用操心薄荷的生长和销售,收入还翻了数倍。
“我们现在每人每天收入150元,一年大概三四万元。”毛田村村民彭仁莲笑着说。
薄荷产业市场潜力大,不仅能入药,还能用作饮料、保健品等原材料,再加上毛田薄荷声名在外,合作社的薄荷从来不愁销路,是中药材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为提高薄荷的附加值,2020年合作社修建了加工厂,购置了切碎、烘干等机械设备,对合作社基地和社员种植的薄荷进行统一加工、销售,既保证了质量,还可以减轻社员的加工、销售负担。
“以前加工厂没有建的时候,散户的收上去只有两三块钱一公斤,自从加工厂建起后,经过我们的加工,能够达到七八块钱一公斤。”华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负责人谢和新说。
现如今,种植薄荷已成为毛田村的主导产业,1500多亩薄荷预计产值能达350万元以上。
责编:谭力彰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-
湘乡市召开八届市委第十轮巡察动员部署会 赵新文出席并讲话
-
赵新文主持召开湘乡市第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37次会议
-
赵新文赴乡镇调度秸秆禁烧及重点信访事项工作
-
赵新文会见达晨财智基金公司业务合伙人一行
-
郭勇:抢抓时机 紧跟政策 做好明年项目申报前期工作
-
【三听三问】郭勇专题调度重点信访事项化解:推动矛盾源头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
-
省残联来湘乡调研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与托养服务工作
-
湘乡多部门联合清查重点场所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